羅兆麟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

普世瘟疫過後,經濟活動低迷,全球局勢不穩定,國際間瀰漫着不安的情緒。這些挑戰不僅影響了教會的氛圍,也對信徒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香港,近年教會崇拜的人數和奉獻收入受移民潮影響而持續下降。世代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明顯。這些趨勢會改善,還是繼續惡化下去呢?差傳運動在這變遷的時代中究竟何去何從?我們需要在困難的時代繼續迎難而上,還是養精蓄銳等候更適合的時機呢?
筆者沒有能力預知未來,但盼望跟大家分享一些個人觀察、推算和想法,一同持守神給我們的使命,在這時代變遷的挑戰下,進一步推動差傳教育。
時代變遷.造就兩代
讓我們先整理一下時代變遷帶來的具體改變。首先,科技的進步帶來生活的便利。隨着科技的發展和數位化的普及,新世代受益於更靈活的工作方式。他們在這數年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學業以外,長時間透過互聯網接觸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處身於這個虛擬空間,新世代不再受限於傳統的價值觀,更注重個人價值觀的確立和追求自我實現。相比之下,前人相對比較跟從社會的體制,注重工作帶來的生活空間,追求平穩度日;新世代則比較批判現存的體制,追求在普世價值下的理想,引申至工作方面,他們關注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並希望能夠從工作中獲得自我的滿足和成就感。遠程工作、自由職業和共享經濟模式等新興工作形式,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實現自我和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機會。在這樣的氛圍下,他們重視工作的自主性,追求能夠兼顧個人興趣的工作方式。近年流行的Slasher(斜槓族,編按:擁有多重職業的自由工作者)正反映上述的特徵,他們希望能夠在事業發展和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並投資時間和精力於興趣愛好上。
兩代特性.各有千秋
筆者夾在兩代之間,相信兩代各有千秋。若要在新世代中推動宣教,傳承使命,我們需要的可能是「彼此認識」、「好好聆聽」,讓大家了解對方的需要和想法。筆者認為,默默耕耘和自我犧牲精神正是上世代成功的關鍵,追求自我實現和事事批判對他們而言是匪夷所思、難以理解的;新世代成功的關鍵,則在於他們不拘泥於傳統,樂意花時間蒐集極多的資訊,多元化地學習,他們不滿足於簡單的黑白二分;然而,若然要整合大量的數據,新世代需要充分了解不同行為的背景,以及其背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種整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並非單單吸收普世資訊便足夠。因此,筆者相信,新世代需要投放更多時間在整合的過程,並且必須保持謙虛,不住地學習和嘗試。
推動兩代.彼此結連
若問香港差傳事工聯會(下稱「差聯」)在這新時代的挑戰下,如何進一步推動差傳教育,筆者相信,關鍵在於「結連」。普世宣教使命從來不是憑一己之力能夠完成的,教會與教會之間需要彼此結連、互為肢體;世代之間也是一樣。差聯在過去一年致力於世代之間的結連;未來,差聯希望能夠提供一些空間,一方面,讓新世代的領䄂在彼此信任的情況下,把他們從神那裡領受的意念結連到宣教的實踐上;另一方面,教會領䄂能夠參與其中,成為好像空中飛人下面的救生網一樣,在必要時提供具體的諮詢和幫助。
交棒過後.陪伴同行
筆者相信,神的話語是我們腳前的燈和路上的光,在困難的日子,我們更加需要信靠主,在黑暗的世代中活出基督的真光。筆者聯想到世代之間的交接如同田徑接力賽,互相委託、交付、承接;更重要的是,接棒過後,上世代仍然在旁邊陪伴新世代同行,給予鼓勵、尊重和體諒,如同耶穌將心意教導門徒、提摩太繼承保羅的心志一樣。今天我們要做的,並不是等待安穩的日子來臨,而是在困難的日子、彎曲悖謬的世代,將生命的道顯明出來(腓2:15)。在大使命的經文中,主耶穌應許我們:「……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因此,我們最需要的是依靠祂的引導,並且學習保羅給我們的榜樣:「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後4: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