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訪總工場主任黎嘉禮牧師—聚焦的事奉 / 林秀芳

已更新:2024年5月31日

林秀芳

執行編輯

本會前總幹事、現總工場主任黎嘉禮牧師,是本會自1995年成立以來,任期最長的一位總幹事(19年,參表1:〈黎嘉禮牧師小檔案〉)。在是次專訪過程及平日分享中,常常會聽到他強調focus(聚焦)和discern(辨別)這兩個字,通常是談及發展事工過程、個人成長或尋索事奉方向,要聚焦在哪個重點或角度,以及要辨別神的心意和帶領;《成為我異象》(Be Thou My Vision)更是他在本會辦公室同工早會領詩時的「金曲」!這些他所重視的元素,對他41年全職服侍影響重大,甚至在重要關頭扭轉他們一家的方向,篇幅所限,本文只能略述數個片段。

事奉轉捩點.聚焦神心意

        原來在黎牧師1991年一家四口前往泰國宣教之前,他最先有負擔的工場是菲律賓(1986,參表1),而非泰國,還計劃等黎師母誕下大兒子及接受神學訓練後,一起加入香港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簡稱「海宣」,本會前身;為集中資源,1995年改組與希伯崙差會合併,組成本會),往菲律賓宣教。

        豈料翌年黎師母誕下大兒子後,修讀神學期間再度懷孕,在誕下二兒子後,因身體及家庭需要而停學,但在1989年復學前,神卻賜機會讓他倆帶領短宣隊前往泰國東北部3周,使他們轉而關注泰國的福音需要。短宣後,海宣總幹事李佳音先生主動邀請他們到泰國宣教,而非菲律賓,並安排他們一家四口再到泰國事奉2個月,期間,神更為他們預備了泰國宣教士的配額。最後,他們辨別及順服神的心意和帶領,獲黎牧師的母會宣道會荃灣堂(簡稱「荃宣」)及分堂宣道會屯門堂(簡稱「屯宣」,曾牧養7年)聯合差派到泰國宣教。

        2004年,他們在泰國完成了第四期的事奉,黎牧師原計劃在返港履行本土任務後,申請進修假期兩年,1年修讀宣教領導,1年修讀屬靈導引,但卻收到差會向他發出返港擔任總幹事的邀請。他求問神,確認神引導後返港履新,到位前,神讓他有40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退修,以及30多日在以色列進修的機會。這次退、進修的機會令他不單確定神引導他返港後勤事奉,並得更新加力,也使他在人生下半場需要轉換職分角色時,知所適從。

        近年,因黎牧師邁向差會同工退休之齡(65歲),雖然在他的事奉理念中並沒有退休這回事,但知道本會有退休制度,也尊重和遵守,所以他一早已開始向神求問65歲後的方向。他透露:「曾經很想在放低差會服侍後全時間進修,這是我多年來的意願,但神一直沒有開路,我只好用其他不同方式終身學習,因我視進修為作為神兒女的責任和應有的態度,聖經教導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而在『盡意』的層次上,我仍需學習和操練更多。過去數年,我繼續求問,但神仍然沒有開路,反而差會邀請我多留任2年,我便聽從神的引導而留任。」

順服神帶領.主是我萬有

        當小編細看黎牧師的事奉歷程,心中浮現一句說話:「他不是沒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但他更重視神的心意和帶領,誠如他的金曲《成為我異象》的歌詞:『求我心中王成為我異象……我願常跟隨你在我身邊……你常居我心我與你合一……天上大君王你是我萬有……萬有的主宰成為我異象』。」

神是工場主.聚焦主耶穌

        正如本文開首所記,黎牧師擔任了本會總幹事達19年之久,期間曾與10屆董事、4位董事會主席、超過110位前線宣教士及後勤同工合作。眾所周知,無論在事奉或工作場所,最困難的往往不是工作或任務本身,而是人事問題,黎牧師曾否遇上棘手的人事情況?他怎樣面對和處理呢?

        黎牧師感謝神多年來賜團隊基本上都能同心和彼此配搭,互相支持至今,但至少有3個工場曾經出現比較嚴峻的情況,需要他親身到工場處理,甚至期間被罵!他指出:「我們不要將問題放大,但也不要當『冇到』(不存在)。無論工場有沒有問題,首先我們要真的相信神是工場之主,要一起認真求問神,由神帶領,一起倚靠主。最重要的是我背後有不同的董事和功能組別、一個同心的團隊支持着我,一起去商討,我只是在執行董事會的決定,而非我單獨去面對;況且我是懷着善意和單純的心想幫助同工,別無用心。我與同工處理人事問題時,通常講求道理和理據,需要理性,而非純講感受,因為純講感受比較主觀和容易動氣。我學習多聚焦和默想主耶穌,當我將自己所面對的壓力對比耶穌基督所受的苦難,便算不得甚麼;最要緊是我問心無愧,而且我也未到流血至死的地步。」

轉換新職分.聚焦在三加     

        一般人視總幹事為差會的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行政總裁/首席執行官),黎牧師卻強調自己是另類CEO(Christ Empowered Operator,基督賦能的操作者),轉任總工場主任後,他會繼續倚靠基督賦予的能力去執行祂所差派的任務,虛心地聆聽神的帶領和引導,並希望在任期內聚焦處理工場的人事,而非事務。

        他分享:「以往我擔任總幹事時,因工場人手不足,仍需兼任多個工場的工場主任及工場負責人,但轉任總工場主任後,我可放下部分行政的工作,亦減少了外間的職務,以騰空更多時間聚焦處理工場的人事,在前線督導及培訓未來宣教人才和領袖,而非處理工場事務。

        「例如我會訓練工場聯絡人去協助我和其他工場主任處理工場一些非重大的事務;我亦會聚焦在建立工場人事的『三加』,即『加增』成員——不同工場要有多於兩個宣教同工,才能組成團隊,最好是青年,才可接續下去;『加固』團隊——建立向心和團結的宣教團隊,新舊成員磨合後能留下,有默契和一起成長;也提供一些有助提昇宣教同工生命與事奉的訓練給團隊,否則走不遠;『加建』梯隊——當資深的宣教士離開或調動後,有中層的宣教士可承接資深者的位置,又有年資較淺的宣教士可以提升承接中層位置,有梯隊,不致出現缺口。」

        小編聽畢黎牧師上述的事奉焦點後,深感不簡單,但確實很重要,直接影響各工場是否可持續發展,這也並非他一人可完成的任務,實在需要眾教會一起禱告守望及參與,懇請讀者繼續與本會同心同行,一起建立遵行大使命的教會,直到主再來!

29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