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歡慶年/趙霞

已更新:2023年4月17日


(編者按:作者是位小學老師,於2020年底出發往泰國進行跨文化體驗計劃,為期約半年。出發前的見證文章請參另文〈行在水面上〉,第197期《跨越》,2021年1-3月。)


回港後,代課的第一天早上,樓下的管理員跟我說:「你很久沒上班了!」我回應他:「對呀!」其實,我還想跟他說我正在放假。這個假期很長,將近一年了!這一年除了吃喝拉撒,我還去了趟泰國,在那裡呆了約半年……


在疫情陰影籠罩全球、多國封關、民航停飛的情況下,坐飛機、身處異地是一件多麼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沒有工作、無所事事的日子是甚麼樣的感覺?走在空空蕩蕩的機場,又是甚麼樣的感覺?被迫隔離,別人懼你如同你染有惡疾又是甚麼樣的感覺?同樣的日光下,我們卻過着不一樣的生活。這種平行時空的差異,常常令我目瞪口呆。


多數人都認為「擁有」就是「快樂」的代名詞;但聖經教導我們要「以神為樂」,祂就是我們的幸福。信主日久,我們以為自己已經「以神為樂」了,但當迎面而來的風浪,把我們那一點點洋洋自得吹得不見蹤影的時候,我們才醒過來;我們骨子裡似乎也離不開這條規律。在沒有工作的日子,那空出來的十多個小時,讓我有機會好好的檢視這種扎在骨血裡的依戀。

因為疫情的緣故,泰國的短宣生活過得不忙不亂,充裕的休息時間把語言、環境,以及人、事的陌生感慢慢地沖淡了,隨之而來的是無聊和更多的無聊。這種無聊,我很熟悉。在香港那段停學、停課,自我「禁閉」的日子,這種無聊讓我鬱悶不已。我是教書的,極愛自己的工作。沒有工作的日子,失去了一大半的樂趣和意義,空下來的時間要怎樣打發呢?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日後老得不能動了,活着還有甚麼意思?


在泰國,我工作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會議室。會議室的窗子一打開,除了撲面而來的涼風,還有一大片的綠。這是長在隔壁空地上的一棵大樹,樹身高達三、四層樓,常有翠鳥、鴿子和麻雀躲於其中;到了花季,還會長出半掌大小、如孔雀頭上的羽冠似的花。一簇簇的粉紅攙雜在這一大片的綠中,極是賞心悅目!一陣風吹過,那些花花葉葉都隨風搖晃、擺動。風大的時候,就連那樹叢中的鳥兒也會忍不住踱步連連;甚或呼啦一聲振翅高飛,沖出這一片煩囂。這時候,鳥鳴聲、颯颯的樹葉聲和着我的心跳聲,遠處的、近處的、整個世界似乎都在風的鼓舞中動了起來……動了起來…… 然後,風止了、樹靜下來了,鳥兒又回來了,我的心也安定下來了。


隨風而起,而後又隨風而止。一切的掙扎、憂鬱、惶惶不安,似乎都被那風撫慰了;那些殫精竭慮和錙銖必較背後的恐懼,似乎都在風起風止的刹那間被明白、被接納了,因為我們如同那花、那樹、那鳥,安於造物主之内——那份安寧如同那活水從我們的心裡面流出來,把我們湧向了永生。這就是那在寂寥黑夜裡的一抹微光,似乎燃盡了,卻又閃爍在謐靜的黑夜裡……


所以,等候吧!因為總會有風起的時候。忍耐吧!因為那光雖是微弱,卻從沒有熄滅。時候到了,你就會聽見那微風向你喃喃低語,呼喚着你!

————————————————————————————————————

慣性的生活模式養成了我們慣性的思維和對周遭的認知。直到有一天,這種模式被打破,我們才醒悟過來:原來我們可以這樣活着——一樣的世界,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和體會。「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發現、醒悟、回歸,是我最後對造物主寬廣的心胸而生出的敬畏和安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我鼓勵每位讀者都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好跳出這日常的規律,再次發現生命的豐盛!

1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