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在歷史中是個不起眼的小城,但對於宣道會來說,她卻有其不可取代的宣教歷史。或許,我們只會想起馬禮遜宣教士(Robert Morrison)的事蹟,甚或因參觀馬禮遜墓而發現葬在旁邊的台約爾牧師(Samuel Dyer)——戴德生宣教士(James Hudson Taylor)的岳父。其實宣道會當年與其他差會或公司一樣,都是以澳門作為起點,踏入中國,在早期已有一個辦公室坐落於澳門的手信街。
此外,宣道會在華南為主殉道的第二位宣教士古教士(Agnes Cooney)——在廣西創辦「建道學堂」的高樂弼醫生之未婚妻,1900年因發生庚子教難,與廣西宣道會宣教士和建道同人退守到澳門,最終安葬在澳門。
主愛世上每個地方,每個民族和每個人。主並沒有遺忘澳門人的靈魂,並賜本會有機會與主一起去愛澳門人和服侍他們。現在,澳門工場分別有4間堂會和4個機構,以及開展了石排灣的福音事工。4間堂會分別為:宣道會新橋堂、宣道會台山堂、宣道會氹仔堂及宣道會宣道中心堂;4間機構則包括:基督教宣道會澳門聯會、台山學生服務中心、澳宣培訓中心及宣信教育中心。
新橋堂是存留在澳門最早的宣道會堂會,在新橋區建立而命名,後來為了開展福音工作而遷到黑沙環區。最近,新橋堂更新異象,決定超越區域的限制,以更新的方向和意義,繼續去愛澳門人和服侍他們。
第一,新橋堂的「新」,提醒我們已進入「新約」的恩典時代,藉著耶穌成就的救恩和聖靈的引導,不斷更新異象和遠景,更新教會。
第二,新橋堂的「橋」,表明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成為神與人之間的「橋樑」。我們既領受了救恩和大使命,便要繼續承傳「橋」的職份——讓近處和遠處的人認識耶穌,與神和好,同得福音的好處。
第三,新橋堂代表「新的『僑』民」——我們因信耶穌基督成為天國的子民。期望萬民歸入天國的名下!
新橋堂的使命和服侍對象沒有改變,仍然是大使命的教會(太28:18-20),著重本地宣教和海外宣教事工,但這個屬靈的家,除了牧養新橋堂的會友,亦會關心本區居民和參與石排灣開拓的服侍。願神大大地使用新橋堂繼續服侍澳門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