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神國就是家園(一)——普世的擴展 /梁志雄

已更新:2023年4月17日



「(耶穌)又說:『我拿甚麼來比神的國呢?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路13:20-21)


這個麵酵的比喻,在第一世紀信徒當中,似乎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符類福音作品都有記載。但這個比喻在我們現今時代,有甚麼重要意義呢?大部分的學者都迴避解釋這個比喻內容的事物,只認定這個比喻是論及神的主權在世上漸漸地擴張。[1] 按筆者的見解,任何耶穌比喻的詮釋,都需要運用作者提供的處境和透過暗喻(hidden metaphor)解讀故事內容的信息。[2] 因為比喻都是透過暗喻來表達實質的事情,故事中凸顯的人物或行動,都是傳遞跟當代的人物和事情有關的信念。這個比喻的內容,明顯以家園作為理念的架構,特別透過家園中一個婦女製造麵包的經驗,來表達關於神國在世上實際的事情。


這個比喻的處境:路加透過前文的敘述,描繪當代信徒對神國的擴展產生一些疑惑。一方面,耶穌的工作不斷彰顯神國在人間(路11:14-26),但同期的猶太人持續反對耶穌(路11:29-32、37-54),並有產生衝突的趨勢(路12:1-12);另一方面,雖然神國臨近,但門徒艱難的生活將會持續(路12:13-34),耶穌挑戰他們要忠心服侍和等待(路12:35-59)。耶穌不斷地呼籲猶太人悔改(路13:1-9),表明神國將要顯現,但猶太人領袖卻表明反對祂(路13:10-17)。就在這情況下,路加記載麵酵的比喻,以解釋神國在未來的日子要怎樣顯現。


這比喻的暗喻:這比喻最突出的實物,就是一個「婦人」用了少量「麵酵」放進「三斗麵團」,[3] 經過發酵後,麵團會發大,可製作麵包供大筵席之用(平均約160人)。[4] 在猶太人的信仰中,他們相信末日來臨時,神會舉辦筵席來接待進到神國的人(參路14:15)。故此,這個比喻隱藏的信息,是論到神國從當代至末日終點的進展。作者相信,耶穌選取每項物件,都是形容神國在世上發展的實況。在舊約中,智慧都以婦女作隱喻(參箴1:20、3:19),而智慧被視為神的顯現。因此,比喻中的「婦人」造麵包是暗示神在工作。麵團在新約中常作為選民的隱喻(參林前5:6;加5:9;羅11:16),三斗「麵團」的脹大,暗示神國選民數目不斷增加至末日終點。「麵團」的脹大出於「麵酵」的影響,「麵酵」則暗示聖靈/神的大能。[5] 組合以上各項暗喻後,這比喻的信息,不是解釋神主權的擴展(只可以內心體驗),而是宣講神國選民在地上可見的擴展,耶穌的教會是神國的顯現。


從耶穌時代開始,神透過聖靈的大能不斷在世上工作,宣召選民進入神國的家園。神國在當時看來微小(麵酵未開始把麵團發大),因着宣教的發展和服侍,往後在歷世歷代將要擴展為普世龐大可見的群體,遍滿全地。這個比喻提醒我們,神不斷透過宣教的行動,在聖靈感動下,使各民各族加入神國家園,實際的人數不斷倍增,無人可以阻止,成為地上神國的顯現。所以,我們不只推動海外宣教事工,也要同時發展本地宣教。

[1] Joseph A. Fitzmy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X - XXIV: A New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Anchor Yale Bible Commentaries, ed. William Foxwell Albright and David Noel Freedman, vol. 28A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5), 1019. Darrell L. Bock, Luke 9:51-24:53, Baker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vol. 2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1996), 300-301. Joel B. Green, The Gospel of Luke,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1997), 527. Barry D. Smith, Jesus’ Twofold Teaching About the Kingdom of God, New Testament Monographs, vol. 24 (Sheffield: Sheffield Phoenix Press, 2009), 36. [2] 作品提供的處境可以迴避不合適寓意的解釋,暗喻則助我們理解當代聽眾如何解讀比喻。 [3] 三斗(σάτα τρία,在舊約為שְׁלוֹש סְאִימ)相等於22公升。Marvin A. Powell, “Weights and Measurements,” in ABD. [4] I. Howard Marshall, The Gospel of Luke, The New International Greek Testament Commentary (Exeter: Paternoster, 1978), 561. 昔日,亞伯拉罕也請撒拉用同樣份量(三斗)的麵團製作麵包供筵席之用(參創18:6)。 [5] 在新約中,「麵酵」常用作暗示負面的影響力(參林前5:6;加5:9;路12:1)。但在猶太教著作中,也作為暗示正面影響能力的意思(參巴比倫b. Derech Eretz-Zuta第五書)。

Comments


歡迎加入Whatsapp同行

WhatsApp_icon.png

感謝您的填寫及守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