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神於2013年6月感動了一個愛主的家庭,捐贈座落錦田南一塊約3萬6千平方呎的農地(分「大地」與「細地」兩部分),作為退休宣教人員宿舍及發展宣教用途。
本會董事會經禱告並與捐贈者充分溝通後,議決將該地用作興建一個「多功能宣教中心」,不單為退休及回港執行本土任務的宣教人員提供宿舍及退修場所,更設立宣教人員訓練中心、本地跨文化教會(可供宣教人員實習)、農地(供宣教人員裝備務農技巧),以及少部分作後勤辦公室。
大地復耕福音預工
早前本會曾就改變土地用途作興建宣教中心,向規劃署及顧問公司諮詢意見,發覺因牽涉面積大,要符合的條件及成本相應高,包括:要有公共污水渠處理排污、緊急車輛通道處理消防問題等,現階段遞交申請獲批機會較微,且成本高昂,故決定把原定「多功能宣教中心」的元素及設施,分階段分拆進行,包括:(1)先行申請細地改變用途興建退修中心;(2)暫緩申請大地改變用途,但不想荒廢農地,故邀請宣道會屯門堂合作,借出農地給他們復耕,與鄰舍建立關係,進行福音預工,與鄰舍分享土產及福音,待支援基建足夠再申請改變土地用途。
細地獲批改變用途
感謝神!在幾經波折及沒有先例下,本會今年1月3日終獲城規會批准改變錦田細地(約7,000平方呎)的土地用途,日後發展為「退修中心」,配合本會「3.5.3」11年發展計劃內興建「多功能宣教中心」的異象。
另一方面,亦感謝神藉著宣道會屯門堂(簡稱「屯宣」)的幫忙,讓大地範圍的農地,得以重新開墾,恢復耕種,不單種出土產,也與鄰舍建立關係,甚至結出了福音的果子來!
合適肢體負責管理
有份參與錦田農地管理的黃中衛弟兄(Simon)分享:「身為屯宣一份子,屯宣的事便是我的事。起初得知差會希望屯宣參與錦田農地開墾的事,並且教會組團讓大家去實地參觀,我便與太太及弟兄一起去看看。到達後,看見那裡很荒涼,生滿雜草,有很多樹,要開墾復耕實在很困難,尤其在開始階段,真的需要有人去落手做,需要有人行出來去承擔。我自小在新界長大,家裡是靠務農種菜維生,認識如何耕種;中學時主要修讀生物、地理,一看便能分辨土質。我已退休,有些時間,看見教會有需要,所以想參與。」
結果,農地從荒蕪到可供耕作,並劃分成40格田,招募認耕者(包括信徒及其親友、附近村民),用上接近1年。期間,神大大使用Simon務農的背景、知識及經驗;在紀律部隊34年有關教育宣傳、前線管理及人手分配等經驗,在錦田農地項目中發揮:管理農地、確保在場人士安全、宣傳吸引附近村民前來,並將福音帶給村民(牧鄰)。未來,希望進一步向外探訪,藉著已認識及參與認耕的村民,帶領屯宣肢體去探訪他們的鄰居,將關懷和福音與社區人士分享。回顧這一年多,Simon最開心滿足的,是這個錦田項目凝聚了一班肢體,互相幫助,造就建立,充滿歡欣。
屬地屬靈皆結果子
今年年中,神不單賜福這片農地有農作物的收成,更結出了第一顆福音的果子——附近村民吳俐航婆婆(航姐)。帶領航姐決志信主的屯宣肢體蔡溫玉玲姊妹透露,航姐70多歲,是位資深農夫,與部分兒孫同住。有一天,蔡太留意到航姐從大地門外探進頭來,便主動邀請她進內參觀。傾談後,得知原來航姐喜愛耕田,於是Simon安排了一格田給她耕作。
蔡太形容:「航姐平時很有禮貌,但性格不算主動。她通常一邊耕作,一邊觀察我們工作。當我們稍作休息享受下午茶時,我會主動大聲邀請她過來一起分享。」因此,蔡太與航姐開始熟絡。後來,有一天航姐竟然主動問蔡太:「可否教我祈禱?」原來航姐想為失業的兒子早日找到工作祈禱。蔡太藉著分享如何祈禱,加上三福佈道技巧,結果帶領航姐決志信主。
蔡太強調:「我覺得這次是聖靈的工作,是神所預備的機會。我看見航姐對信仰持開放的心,而且很專注地聆聽着我的分享,可見她很慕道。」之後,蔡太與幾位肢體更邀約航姐每星期相聚半小時做栽培,打好靈命基礎。
蔡太認為:「在這裡可以經常與鄰舍相見,在輕鬆的情況下閒話家常,建立關係和信任,是個很好的傳福音場景。信仰不是單憑口講,而是需要活出見證,在相處過程中,保持態度真誠,接納和尊重對方,尤其重要。」願神繼續使用這片土地,成為本地村民、宣教人員及工場的祝福!
招募人員籌募費用
目前,細地獲批興建退修中心後,本會急需招募結構工程師、屋宇裝備工程師、工料測量師,以及籌募補地價連建築費(初步估計達六千多萬)。求主供應及帶領整項計劃,成全異象,榮歸上主。查詢請電2780-8386項目主任黄燦標弟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