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芳
執行編輯
6位大專剛畢業至初職的青年,分別於今年4月及6月出發往本會泰國工場,進行約10個月的短宣體驗,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追尋宣教夢的故事,看看神藉著甚麼人與事去孕育他們的宣教心,他們遇上甚麼阻力及出發前如何裝備自己,盼望這些故事激勵讀者,亦請讀者為他們禱告,守望同行。
------------------------------------------------------------------------------------------------------------------
追夢助力篇
霍以心(基督教宣道會深水埗堂會友)、彭詠恩(基督教宣道會清泉堂會友)
雖然霍以心(簡稱「以心」)和彭詠恩(簡稱「恩恩」)兩位信二代來自不同堂會,但是在神孕育她們宣教心志的路徑上,卻找到一些共同因素,除了家長和母會的培育外,其中主要包括她們曾就讀於同一間中學暨小學的學校,該校為主培育了不少基督精兵,從教導學生以音樂敬拜神,到訓練學生街頭佈道的技巧,培養學生宣教及服侍的心志與熱誠,最重要是老師不單傳授知識,更以生命流露美好見證,陪伴學生靈命成長,不同年級學生的生命都彼此激勵和造就。神將她倆放在這間學校接受栽培,為她們的宣教路奠定了重要而穩健的基礎。
耳濡目染宣教心
以心3歲已隨同任職教會幹事的母親參加短宣,到創啟地區探訪宣教士(教會前任傳道人),母親給她講解,有些人會被天父揀選和呼召,帶着使命離開家鄉到工場宣教,從小給她灌輸「宣教」、「宣教士」的概念。
入讀小學後,以心已深受學校傳福音的氛圍影響:「校長致力將福音和神的愛帶給我們每個小朋友,教導我們除了要傳福音給親友之外,也要傳給外邦人;又舉辦活動鼓勵我們繪畫心意卡給遠方的小朋友,寫上『耶穌愛你』字句祝福他們。這令我驚覺原來自己很幸福,因為3歲以前已認識神。
「到了中學階段,老師是我們參與宣教最大的推動力,因為他們不斷鼓勵我們參加學校的短宣隊;我曾參加台灣短宣,淺嚐宣教士生活的一小部分——很多事情不像我預期。」
對泰國情有獨鍾
以心參加本會是次泰國短宣體驗,是因為現在是合適的時間,她只有廿多歲,未有家室,家裡經濟負擔不算重,父母仍健康,希望藉此多了解宣教士的生活,體驗和探索哪種宣教模式較適合她,但無論如何,都離不開泰國。
原來早於她就讀小學三年級時,一家四口到泰國旅行,在市集裡看見有一大區域是售賣神像的,父親解釋當地人自行製作神像,認為可以保佑他們,所以放在家裡,以心聽後覺得他們很可憐:「因為他們不認識真的神,才自製神像來令自己心安。我跟爸爸說:『我長大後要返回泰國,告訴他們哪位才是真神!』」
家校教會同培育
至於恩恩,同樣從小已在母會聽到很多關於宣教的事情,她感謝神在她中學階段賜下一班好朋友和老師與她同行,他們帶她注目神國,有些人有心宣教;她中四的班主任更讓她看見神國有很多可能性,傳福音可以有很多不同方法,無論到哪裡都總會經歷到神。直至中五時,恩恩求問神是否想她未來去宣教,神直接以「是!」一字來回應及呼召她。
原來身為獨女的恩恩在母腹中時,母親曾有小產跡象,所以恩恩深知自己能以出生並非必然,認定神讓她出生必有意義,感激神一直看顧她的生命,陪伴她成長,很想服侍主。
盼跟嚴師建根基
她坦言,參加是次本會的泰國短宣體驗是因被青島雁子宣教士的生命所震撼:「她很有魄力,我不明白為何她可以隻身去到語言不通的國家宣教,差會給她的任務,她就忠心地埋頭苦幹,好像一個火車頭一樣,最終完成興建曼谷綜合服務大樓的工程。很多人都跟我說雁子要求很高,但這正是我想跟她學習的原因,正如我從前在大學修讀社工時實習一樣,覺得要跟嚴師學好手勢,態度要正確,那麼,往後我繼續走宣教路便有好的基礎。」
小編一邊聽着她倆的分享,一邊看見神怎樣從小藉著她們所接觸的人事物去栽種宣教的幼苗在她們的心田,不單在差傳的概念上,也讓她們從小感受生命和救恩之寶貴,又將與人同得福音好處之熱心,放在她們裡面,而且愈燒愈旺!感謝生命之主和差遣之主!
代禱需要
以心:
.求主賜智慧學習泰文
.求主看顧在港家人:父親為家中經濟支柱;母親已退休,眼睛只剩兩成視力;弟
弟患有讀寫障礙及過度活躍,能基本自我照顧
.求主指引未來宣教模式
(霍以心)
恩恩:
.患有濕疹,求主保守身體健康
.求主保守6位隊員的溝通及相處
.盼望返港後分享見證可觸動、鼓勵更多人出去宣教
(彭詠恩)
------------------------------------------------------------------------------------------------------------------
現實阻力篇
陳俊達(Tommy)(基督教宣道會清泉堂會友)、關芮汶(Antonia)(基督教宣道會希伯崙堂會友)
Tommy從事工程,已踏足職場數年,今年6月報考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特許工程師考核試,希望可應用於將來的宣教工場上,例如在樓宇建造或修葺方面;母親已信主,父親則未信。Antonia則在大學修讀電腦,今年剛畢業,她蒙召留在香港服侍一些未能融入本港的族群或少數族裔,亦即本地跨文化宣教;感恩她已帶領弟弟信主,但父母還未信。在追尋宣教夢的路上,他們面對來自現實的不同阻力,但都憑信心踏上。
善用工程經驗服侍工場
Tommy過去曾數次參與訪宣及宣教大會,體會到當訪宣隊返港後,工場的服侍群體便只剩數位工場前線同工去照料,所以他希望藉著參加今年本會的泰國短宣體驗,有較長時間與前線的宣教士一同服侍,體驗宣教士的生活,跟他們學習,以他們作為屬靈生命師傅,對宣教作更多的探索。
神早已知道及預備
他坦言,要辭去香港本身的工作,到泰國短宣體驗約1年,實在掙扎,因為需離開安舒區及面對沒有收入,家人雖然支持他去體驗,但也替他擔心。然而,他很感恩,因為在籌款階段前期,教會肢體熱心奉獻,很快便達到籌款目標;後來得知須以學生身份申請簽證,並須另籌學費,但之前教會籌款多出的數目,竟然剛好足夠支付,可見神早已知道,並早已預備!神也使Tommy在老闆面前蒙恩,雖然未能申請停薪留職,但老闆承諾明年Tommy返港後,可以返回公司繼續工作!他深深體會到:「神的恩典總是足夠我用!我們只管憑着信心,一無顧慮,專心準備到工場去事奉祂!」
心繫本地跨文化服侍
至於Antonia,她決定參與本會今年泰國短宣體驗,是因為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她期望從宣教士身上學習如何融入當地文化,並且對於一些少數族裔,除了融入他們之外,如何可以所有人都視對方為平等,交流期間可堅守真理和傳福音。
起初傳道人邀請Antonia參加是次短宣體驗時,她馬上拒絕了,因為她來自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形成心理關口,令她不想教會動用大筆金錢支持她和隊友去短宣,她擔心返港後他們未必成為宣教士;加上她的負擔是本地跨文化宣教,她認為這次體驗不屬於必需,寧可讓出機會給一些有負擔往外地宣教的肢體。
後來,經宣教士及傳道再三鼓勵她及祈禱後,她終於決定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參加是次短宣體驗。然而,她仍要面對來自家庭的現實阻力。
經歷神的帶領與恩典
她有一位家人患有嚴重的情緒病,這次離港短宣,比較擔心家人的需要,但在這艱難決定之中,她仍看見神的帶領和恩典:「我原打算看看出發前家人若沒有特別狀況,便照原定計劃出發。沒料到在我出發前,神已為家人預備安全的照顧方案。這實在是一個驚喜的消息!」
代禱需要
Tommy:
.家人放心
.6位短宣隊員來自不同背景,能互相學習,彼此配搭服侍
(陳俊達)
Antonia:
.家人的需要及安全
.未信家人早日信主
.追回泰文學習進度
.求主預備返港後的工作及居所
(關芮汶)
------------------------------------------------------------------------------------------------------------------
出發前哨篇
方俊皓(Dominic)、黃迦宙(Noble)(基督教宣道會希伯崙堂會友)
突破自己祝福他人
Dominic是信二代,家中獨子,從小已對信仰有興趣,但對聖經真理有很多想不通之處,感到聖經的要求很高,總自覺達不到,感沮喪和畏縮,面對很多事情都選擇逃避。他認為自己不是個屬靈人,不想誤人子弟,所以在教會很少參與事奉。
然而,他很想有所改變,所以在大學畢業後,便馬上進入建道神學院修讀基督教研究碩士課程,改進自己對聖經的理解;他又希望成為一個能祝福別人的人,可以承擔更多的工作和累積服侍的經驗,所以突破自己,積極參與不同的事奉,包括主動向學院申請去年7至8月到南美洲蘇利南進行兩個月的跨文化實習,返港後亦在母會實習,更報名參加本會今年舉辦為期約10個月的泰國短宣體驗,雙親十分支持。
需要學習自我照顧
他憶述:「在蘇利南短宣中最大的得着,就是意識到要學習照顧自己,以及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突發事情,因我是家中獨子,平日在家父母很照顧我,不用自己下廚,只需間中分擔家務。返港後,我一直未有時間操練廚藝,但今年我們到泰國短宣期間,須負責下廚,煮50人份量的食物,看來,在出發前,我要悔改了!」
關於廚藝,Noble回應:「基本的菜式我都懂得煮,但招牌菜式那些較高層次的,我是不行的。」Dominic馬上開玩笑:「不會毒死別人便可了!」
家人與經濟壓力
Noble與Dominic背景不同,家住公屋,家人均未信主。去年Noble大學畢業,家人自然期望他能找到一份工作,在經濟上對家庭作出貢獻,但他畢業後到泰國參與2023洛桑亞洲學生宣教大會(Arise Asia 2023),然後便返母會實習,今年更要出發到泰國短宣約10個月,在那裡也可能沒有收入,家人期望他支付生活費,但他實在捉襟見肘,難免與家人出現張力。他無奈地說:「其實這一點(經濟)是很現實的,媽媽所說的也不無道理;家人全都未信主,沒有他們的支持,其實比較難行,反而有些朋友支持我,因為他們大部分都已信主,是母會的團友。」
語言的重要性
雖然上述困難並非一時三刻可以解決,但是Noble仍然盡力追尋宣教夢和裝備自己。去年,他到泰國參加宣教大會,透過不同的工作坊,對宣教了解更多。他憶述:「有一次服侍,我需要與一班小孩做手工,但我不懂泰文,無法與他們傾談,所以難以了解和關心他們的情況,從中體會學習語言的重要性。」
預先在港裝備自己
過去一年,Noble和其他參與本會今年泰國短宣體驗的隊員,已預先在香港學習泰文,以及修讀《尚待完成的故事》(差傳課程),而他們出發到泰國後,除了參與事工的服侍外,亦要繼續學習泰文,並且定期應考。求主賜他們語言恩賜、記憶力、恆心和耐性。
此外,Noble和Dominic去年下半年起在母會實習裝備自己,主要負責協助製作崇拜程序表、簡報、活動宣傳海報、為少數族裔或新移民補習、帶領團契周會遊戲及內容、在不同聚會中分享泰國短宣異象,讓會眾可以回應奉獻支持等,他們從中有何體驗呢?
認識自己反思調校
Dominic搶先回答:「我最擔心的是帶領小組團契的事奉,因為對象是未信主的初中生,要以遊戲的方式帶領,介紹聖經人物,要使他們聽得明白,又能吸引他們,我感到很困難。還有文書方面的工作,經過再三核對,最後總有錯漏,例如打錯一、兩個字或標點符號。」
Noble很有共鳴:「我也發覺自己較少注意細節,例如看不清楚、格式出錯等,這些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這令我思索,若日後去宣教時,我與一班肢體合作,這些情況我應怎樣處理和改善呢?
「此外,我主要服侍少青部的初中團契,但我以往較少參與服侍青少年,所以需時去認識他們。在實習初期,當我構思團契聚會或主日學課堂內容時,傳道人會提醒我,他們(初中生)的需要是甚麼,以及如何幫助他們理解有關內容,可能因為當時我未有考慮到這些元素。這方面的學習,與我往後去宣教有關,因為我相當肯定當地人的文化跟我們很不同,他們的需要未必與香港的一樣,我是否可以透過觀察和接觸去了解他們更多呢?」
代禱需要
Noble:
.身體健康
.作息定時
.經濟上的需要
.與家人的關係
.家人早日信主
Dominic:
.身體健康
.作息定時
(黃迦宙(左)、方俊皓(右))
---------------------------------------------------------------------------------------------------------------------
後記:
或許有些人以為這一代青年的家境相對上一、兩代的富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或兩至三名子女,生活過得比上一代豐富和容易,不識愁滋味,但小編跟這6位青年交流後,聆聽他們追尋宣教夢的故事,卻不覺得他們過得輕省,尤其有些身為家中長子、長女,家人有特別需要,他們要肩負相當重的責任,小編佩服他們的勇氣,欣賞他們甘願仿傚宣教士,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下,為主放下工作和「錢」途,將心所記掛的家人交託給主,奉上時間,憑信踏上這趟泰國短宣體驗之旅;神在他們身上的引導和作為,也令小編讚嘆和感動!
甚願他們的擺上也觸動讀者,在受感之餘也一同在大使命上以行動回應主。願主引導各人,也誠邀讀者為這些青年禱告守望。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