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明
宣教士關懷及發展副主任

筆者上期在本欄目提及區祥江博士《成長與塑造——輔導員持續得力之道》一書,[1] 發現這與教牧或宣教士的服侍性質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書中引言指出,他喜歡用「塑造」(formation)來取代「發展」(development)一詞,因為塑造的含意比較雙向。他認為基督徒輔導員的塑造有3個層次:
1. 個人塑造(personal formation)
2. 專業塑造(professional formation)
3. 屬靈塑造(spiritual formation)
作者指出一般輔導員都有第一和第二種的塑造,但基督徒輔導員參與輔導工作,除了是他的專業工作之外,也是他對信仰召命的回應——他靈性的成長、與神親密的關係、如何了解神介入治療的過程等,都是靈性塑造的關注。人是一個整全(holistic)的個體,上述3方面是互相緊扣,互為影響而不能分割的。[2]
既然輔導界已覺醒專業與靈性塑造的結合,宣教士豈不應更注重這方面的塑造嗎?因此,這次筆者邀請了本會另一對在英國工場的資深宣教士伉儷——岑偉農牧師、阮幗雄師母分享,他們如何透過學習依納爵靈修默觀,經歷生命的成長和塑造,帶來事奉態度上的改變,讓他們繼續在宣教路上得力前行!
***************************************************************
【靈修默觀塑造靈性】
岑偉農、阮幗雄
英國本土宣教同工

感謝主的恩典,我們蒙主呼召作宣教士,在英國服侍了34年。回想過去跌跌碰碰的經歷,能在工場持續事奉,並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切榮歸主名!
依納爵的靈修默想,主要是默想主耶穌的生平,每天用一段時間,以默想和默觀形式與主耶穌同行。期間,祈求聖靈賜予恩典,讓我們能專心跟從主。在事奉的每一個階段,能體會主對我們的啟示,從而將心歸主。
看主角度.學主態度
現在我們每天靈修,無論是甚麼經文,都求聖靈打開心中的眼睛,在每天面對的人與事中,看到主的手和主的恩!
聖靈在我們裡面,讓我們真知道天父的慈愛和主的恩典。看人看事會從主的角度去思考,處人處事會學習主的態度。求主使我們不再為己意而堅持,乃為讓主名得榮耀而堅持!
現在看到教會的同工、羊群都屬於主,我們只是走在主旁,觀看祂如何牧養、教導和帶領他們,我們只是祂的手和祂的口。求主使我們不為己說話,只說造就人的話。
沐浴主愛.與人同行
我們每天像嬰孩在天父的懷中,享受祂永遠的慈愛。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是屬於主的。求主賜我們謙卑的心,只作主差遣我們作的事,只找主差遣我們找的人。
每天思想主耶穌十架的愛,讓祂這份對世人的愛充滿我們的心靈,好叫我們也有一點主耶穌的憐憫心腸。求主叫我們看到罪所帶來的痛苦,從而為受罪所傷的人禱告,為弱勢的人說話,為有需要的人伸手。
求聖靈的榮光光照我們,讓我們看見主榮美的言行,也照出我們心中的黑暗。求主讓我們能多像主,少為自己,追求擺在面前主要我們學走的路。
親近主時,聖靈將主愛澆灌我們,如沐春風,那種說不出來的喜樂平安,讓我們滿足於主的同在,世人評論的一切成敗得失,對我們並不重要了。
主甘願進入這個痛苦的罪惡世界,與世人一同經歷。我們每天學習跟隨主在世行走,體會主愛世人的心,便知道主對我們不離不棄和忍耐包容,為我們受盡不少痛苦。我們求主忍耐的愛充滿我們,然後再去進入這個飽歷創傷的世界。
我們每天的盼望,是榮耀之主的再來。今天的事奉,是預備迎見主!
*************************************************************************
區祥江博士指出,在整個輔導的過程中,我們若能默觀神的憐憫和奇妙介入,相信一切的專業知識、技巧、個人生命素質都在祂的掌握之中,我們就能成為祂的治療媒介,這都是恩典。這種學像基督謙卑的心,是輔導員成熟的一個指標,也是我們需不斷操練的屬靈性格特質。[3] 還記得筆者曾在這專欄分享Kelly O’Donnell提出的宣教士關顧的五個層面,[4] 最核心的層面就是主的關顧(Master Care),宣教士不單要照顧自己的靈性,更要在主愛中更新和進深,學效基督的謙卑。「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1:19)願我們繼續在愛中被塑造和成長!
[1] 區祥江:《成長與塑造——輔導員持續得力之道》(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17)。
[2] 區祥江:《成長與塑造——輔導員持續得力之道》,頁22-23。
[3] 區祥江:《成長與塑造——輔導員持續得力之道》,頁26。
[4] Kelly O’Donnell, ed., Doing Member Care Well: Perspectives Practic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lliam Carey Library, 200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