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同行宣教路 / 劉月明

  • 作家相片: hkammedia
    hkammedia
  • 4月29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5月2日

劉月明

宣教士關顧及發展主任

作者與丈夫(右2至3)1996年出發往台灣工場,本會前副總幹事黃克勤牧師(左1)送機
作者與丈夫(右2至3)1996年出發往台灣工場,本會前副總幹事黃克勤牧師(左1)送機

我們夫婦倆自1996年加入香港宣道差會(下文簡稱「差會」),轉眼間,差會與我們同行快將29個年頭,期間先經歷了宣教士的生命周期(申請、入職、出發、工場服侍、回歸),然後由前線宣教士調任為後勤同工,實在感謝差會讓我們經歷了「完整」的宣教人生!


當我們回顧這條宣教之路,發覺神亦透過差會與我們一同印證神的呼召與帶領,讓我們經歷了「完美」的三重體驗。


同歷三重體驗

第一階段體驗到「情投意合」。當我們申請第一個宣教工場(已有心理準備將來會有第二個工場)去台灣時,得到差會的肯定,我倆也同感一靈,雙方一拍即合,我們便於1996年7月加入差會,出發往台灣。


第二階段體驗到「盲婚啞嫁」。沒想到我們在台灣剛經過了第一期的文化衝擊,便遇上差會因政策的改變而需要關閉台灣和日本兩個工場!差會邀請我們考慮調往澳門工場,並提出想嘗試一個新模式——讓我們參與機構事奉而不需負責植堂的工作,這個衝擊比文化衝擊更大!雖然我們早有心理準備台灣是第一個工場,但沒想過逗留少於兩期(6年)便要離開;加上當時我們對澳門不甚了解,也沒有「感情」和「呼召」,而且愈「差」(遣)愈近,於是我們向神求了兩個客觀印證,結果,神都應允了!


縱然我們心中充滿不明白和不捨,我們仍然順服神,被調往澳門工場。然而,當中有一項改變,就是因各方的原因,我們在工場仍可參與植堂工作。過程中,神讓我們學習「提摩太式」的差遣——由保羅邀請和安排他的事奉工場,尤如差會可以調派宣教士(原來宣教士手冊早已註明)。但神始終是工場的主,祂會藉此「改變」或「優化」我們的計劃,讓我們最終走在祂的計劃裡。


第三階段體驗到「你情我願」。沒想到我們在澳門一晃便是21個年頭。正當我們視工場如家,教會也邁向本地化和自立,我們打算再探索宣教的前路時,神再次透過差會的邀請,調動我們回後勤事奉。接到邀請之前,正值差會拓展總監(前總幹事)翁競華牧師退休,我們曾擔心總部可能出現困難,心裡希望以宣教士的身份參與協助,略盡綿力,因深明總部是直接影響工場和宣教士的。因此,外子在2018年便答應差會的邀請,部分時間協助差會的行政工作;直至2021年,我們夫婦便踏上回歸香港之路。


這次我們面對的是「逆文化衝擊」,也是「逆流」,因適逢香港正值移民潮,但差會忠於「本土差會」的獨特身份,仍扎根香港,繼續迎「新」(局面)覓「新」(機遇)。


幫助成長成全

宣教士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我們得以持續在工場,除了因着神的呼召堅定我們之外,也有賴差會和教會同心的支援和關顧。在反覆轉換工場中,我們曾遇難關,更差點「夭折」,感恩差會和教會給予我們輔導的支援和空間,幫助我們成長和過渡。


還記得我在香港生產第一個小孩的時候(外子仍在工場),遇到意外情況,需要緊急開刀,手術後第一個見面的人,竟然是差會的副總幹事!當工場有許多事工需要發展時,差會也與我們一同忍耐等候、經歷突破和見證神蹟。此外,差會更成全了我們從神領受的呼召,讓我們有機會進修和裝備,繼續開拓宣教生命。這一切並非必然,都是上帝透過差會給予我們的恩典!


有變,也有不變

今年是差會成立30周年,這些年來,感恩差會在「變」,「變」是常態,因需與時並進。在黃克勤牧師、翁競華牧師、黎嘉禮牧師和吳金煌牧師——不同正、副總幹事的帶領,以及董事和後勤同工的變動和互動下,差會不斷地被建立、發揮和發展,展現了不同的特色,並繼續傳承宣教使命。差會的政策也隨着時代轉變而不斷修訂,許多行政安排和政策的修訂,都是為了更切合華人的需要,為宣教士提供更多保障。


差會也有堅持不變的地方,就是「將基督的救贖與服侍帶給各族各民」的宗旨和初心。因此,每個工場都以建立三會(大使命堂會、聯會和差會)為工場發展的願景和架構藍圖。另一樣不變的,而且近年更強調的,是宣道會的精神——靈命進深,使命承擔。近20年,華人差會開始關注宣教士的流失與耗盡,以及關顧宣教士全人的需要,而關顧的核心就是「上主的關顧」(Master Care)。差會不單為返港履行本土任務的宣教士提供身體檢查和心理輔導(述職解說),也安排了休假和5天退修,讓宣教士得到全人的關顧和成長。我們深受其益,生命得以繼續深化。


後勤關愛支援

2021年,我們回到香港後勤事奉,看見共事多年的同工,有些更是見證我們加入差會的「元老」,有一種「回歸一體」的感覺。雖然這幾年後勤人事在變動,但喜見有心志的年青、中青一代加入,瀰漫一種傳承的氣氛,讓差會前景充滿盼望。縱然兩代的相處和處事方式需要磨合,但大家同有一個宣教心志,一起為大使命向前。差會後勤的同工,同樣是忠於主的呼召、放棄高薪厚職、專心以其恩賜專業事奉主和支援宣教士;有些更是教會資深長執、差傳部部長/部員。


過去,我們每次回港履行本土任務或參加會議時,都是來去匆匆的,除了事務上的接觸,未必有很多機會與後勤同工交流,但卻深深感受他們對宣教士的愛。每次聚會,他們都會為我們精心預備地道的小食和需用的物品,顯出他們無微不至的愛。現在,在總部辦公室與他們一起同工,有更多機會聆聽他們的故事及事奉的心路歷程,令我們更加佩服他們。雖然他們自己在困難之中,但仍以解決宣教士的需要為優先;尤其遇上突發情況時,後勤同工都不分彼此、合力幫助解決,他們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服侍、支援宣教士的初心和熱心,不單持續不變,更傳遞了給新同工呢!


另一幕辦公室的日常也令我們得到激勵,就是差會後勤每天都有早會,每日輪流為不同持份者禱告守望,同工、同行,包括:差會後勤同工、宣教士、宣教工場、本港堂會、董事及顧問。看見辦公室的同工、主管輪流帶領早會,彼此服侍、學習、鼓勵、成長,實在感恩!從我們夫婦回歸之初,便已感到差會好像屬靈的家,縱然難免有「逆文化衝擊」,但大家目標一致,存不變的愛心和忠心,讓我們感受到溫暖和關懷同行,使我們的心安穩,得以繼續前行。


其實差會和宣教士都不是完美的,但因着宣教,我們相遇了,同行了。唯願珍惜彼此,珍惜當下,因我們不知能同路同行有多遠,有多久。回顧29年的宣教路,感謝差會的同行、栽培、給予機會和提拔,讓我們經歷了從前線到後勤的宣教旅程,不斷開拓我們的宣教視野和胸襟,除了感恩,還是感恩,願榮耀頌讚歸給主!

Comments


歡迎加入Whatsapp同行

WhatsApp_icon.png

感謝您的填寫及守望

bottom of page